教学信息
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孙志勇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改进作风,应从突出问题改起。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作风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要切实改进作风,就必须正确处理公私问题,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公权为民,首要的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央苏区时期,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广大军民生活异常艰苦,从中央政府主席到乡村工作人员,除少量技术人员外,大家都没有薪饷,干部也只是每人一双草鞋、一顶雨笠。但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有消灭剥削和压迫、造福天下人的理想信念,形成了中央苏区干部鲜明的廉洁奉公作风。“夫志,气之帅也。”理想信念坚定了,自然会做到公权为民;党性增强了,在作风问题上自然会以人民利益为重,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一心为民。
公权为民,要用好公私这把尺子,摆正公私关系。在作风问题上,公私是一把重要的尺子。正如古人所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在主力红军长征后继续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在战斗中突围与组织失去联络后靠乞讨度日,却从不动用带在身上的党的活动经费。1937年初中共江西临时省委成立时,他将保管了3年的经费交给组织。这就是公私分明。共产党人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并不是完全否定私,对党员干部应该得到的合理利益也是肯定并予以保障的。而共产党人始终要做到的是,公家的东西,一分一厘都不能占有;公共的权力,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用好公私这把尺子,是要党员干部修养一颗为国为民的公心。有了这颗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在作风方面不出问题。
公权为民,要从领导干部抓起,从作风上的小事抓起。抓作风建设,党员干部是主体,领导干部是重点。好的作风是带出来的,也是抓出来的。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见效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习近平同志和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带了好头,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对党员干部进行了很好的教育、引导和示范。作风建设要释放以上带下的正能量,就应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以身作则、立行立改。各级领导干部应从看似不大的事情做起,自觉从公务接待等方面一项一项抓好抓实。作风建设的小切口,打开的是反腐败的治本之门,凝聚的是党心民心。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越是深入治理,就越需要对症下药、综合施治。纪检监察机关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坚持不懈监督执纪问责,不断巩固和深化成果。既要加大正风肃纪力度,找准问题,痛下狠手;又要在深化上做文章,不断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通过全党长期的努力,切实把好的作风变成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文化,使领导干部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
“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好的作风,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员干部的观念和行为,密切着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中央八项规定的深入实施,必将强化领导干部公权为民意识,必将涵养清正党风、清明政风、清淳民风,保障改革开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18日 07 版)
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
慎海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时指出,推动改革发展事业,关键在党,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优良的工作作风。实践证明,抓作风建设最重要的是讲认真。各级党组织要弘扬认真精神,坚持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尤其要在坚持抓严、认真抓实、切实抓长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让党员、干部思想上受教育、作风上有转变,让广大群众感到变化、感到满意。习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这就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正气”。要永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就必须从根本上做到知耻明礼、为民务实清廉。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和党员干部,与基层联系直接而广泛,几乎天天要与群众打交道,他们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他们越是为民务实清廉,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幸福感就越高;他们的不良作风,也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习总书记在此时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弘扬认真精神,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殷殷切切、语重心长,既具有重要警示意义,也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未来。
早在2009年,习近平同志就党员、干部的修养问题作过重要论述。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加强政治修养,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要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要加强纪律修养,增强纪律观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令畅通;要加强作风修养,做到执政为民有新举措、求真务实有新要求、廉洁从政有新成效。这“五种修养”,既强调了理论、政治、道德等维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上的“隐性”要求,也明确了纪律、作风等体现执政行为的“显性”规范,从思想到行动上全面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党员干部的修养标准。
党员干部要做讲道德的模范,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改善。我们强调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这不仅要落实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日常工作中,还应体现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习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党员干部既要遵守为人处世的道德,更要“为政以德”恪守为官用权的官德,从思想深处筑牢为民务实清廉的官德之基。
讲廉耻,是为人的底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讲究礼义廉耻就是其中一点。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知耻”却“行耻”者仍不鲜见,以“四风”为代表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还不同程度存在。客观而言,就连老百姓也都知道公款大吃大喝是不对的,贪污腐败是可耻的,何况领导干部?但就是有那么一些干部蜕化变质到了热衷低级趣味、将庸俗当时尚乃至丧失廉耻、颠倒黑白的地步。为此,习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廉耻,这是劝告更是警告。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思想和作风的洗礼,必须弘扬认真二字。各地各部门在坚持抓严、认真抓实、切实抓长上下功夫的同时,要继续加强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建设,教育党员干部一定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彰显当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据新华社北京2月16日专电,此文原载于2014年第7期《瞭望》新闻周刊,本文有删节)
来源: 光明日报,2014.02.17
警惕反腐败可能出现的三种失灵
刘力锐
中共十八大向世界庄严宣告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重拳“打老虎”“拍苍蝇”“抓作风”“织笼子”,坚持标本兼治,治标为先,治本加力,不断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引向深入。2013年有18名省部级高官被查,仅前8个月就有129名厅级以上官员被立案侦查,反腐力度前所未有,反腐效果中外瞩目。
成绩面前,更需冷静。当前“腐败现象依然多发,腐败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古今中外的反腐经验教训时刻提醒我们单凭惩罚措施、针对腐败分子的反腐方式虽然短期效果令人振奋,但无力消除腐败的系统根基。严厉打击腐败分子是反腐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但这还远远不够。贪腐分子落马的个案化,反腐机构、反腐制度措施的分散化,表明当前反腐整体上尚未形成合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反腐败“形不成合力”是当前反腐亟待突破的主要问题之一。
警惕碎片化反腐可能出现的三种失灵
世界上的廉洁国家在实现腐败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也曾不同程度地经历了碎片化反腐的过程,遭遇反腐的多重失灵。当前在继续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的同时要警惕反腐败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失灵,加快探索预防反腐失灵的新思路。
“支柱坍塌”导致的失灵。大厦非独木可撑,任何社会力量都无力单独承载反腐的重任。根据透明国际组织的国家廉政体系理论,立法、司法、行政、监察部门、反腐机构、大众传媒、公民社会、国际组织等主体是支撑国家廉政大厦的支柱。可想而知,其中的每个支柱都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支撑能力,并且各个支柱互相依赖,廉政大厦方能安如泰山。如果一些支柱短弱,就必然会加重其他支柱的压力。如果过分倚重某一根支柱,即便它原本很强大,最终也难免被压垮。廉政大厦的支柱分为国家公权和社会力量两大范畴,纪委查处是公权反腐的常见方式、网络反腐是社会反腐的代名词,二者被寄予的社会期望不断加码。从长期趋势看,纪委主导的“打老虎”、网络横扫的“拍苍蝇”都将可能经历反腐边际效应递增到边际效应递减的过程。自上而下的权力反腐、自下而上的社会反腐都难以单刀斩除当前中国腐败的毒瘤。
“孤岛效应”导致的失灵。一个或几个有效的反腐措施被孤立地、突出地推到反腐前哨,就恰似海洋中的孤岛。孤岛产生出强大的希望效应,但孤岛往往被腐败恶浪绕过、侵蚀乃至吞没。腐败具有社会陷阱的性质,它与无效率的社会准则、有漏洞的制度体系交织在一起,单一药方不能消除根深蒂固的腐败。在西方国家被誉为反腐利器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也难以承受当前中国的反腐之重。官员财产公示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但试行的实际效果并非理想。没有公民不动产登记制度、法人财务制度、公民收入纳税制度等配套,腐败分子可以轻易地将非法收入藏匿、转移,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只不过是“扭曲的透明”。有效的反腐措施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挥作用的,缺少成熟的条件和完善的配套,则会出现“龙游浅水遭虾戏”的窘迫。孤岛效应一旦被贬损、渲染,原本具有生命力的反腐措施很可能被质疑,甚至被轻易抛弃。孤岛效应急需我们探索完善反腐措施的适用条件。
“反腐悖论”导致的失灵。反腐悖论又称亨廷顿悖论,亨廷顿指出在一个腐败成风的社会里,采用严厉的反腐败举措反而可能增加腐败的机会。现代社会的腐败问题是现代化刺激、政治制度化不充分的结果。腐败在经济社会加速现代化,而国家治理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滞后的时候最为猖獗。一方面,政府权威的扩大会增加腐败的可能性。现代化涉及政府各种规制的扩大、深化和公共部门规模、范围的扩大,这就导致政治系统输出的法令和制度的增多。每一项法令、制度都可能形成或增加新的权力和资源,腐败的动机和机会自然而然地出现。新增律令涉及范围过大、规定过于严苛、过程过于烦琐,权力行使主体对权力客体的强势地位越明显,权力客体腐化动机就越强。另一方面,反腐机构强化了的权力存在被滥用、收买的危险。国家最高层决心遏制腐败,采取更多的监督和反腐措施,而在腐败体制化倾向的权力系列中,权力的监督监察和反腐机构可能被腐败同化、甚至主动榨取腐败者。位于反腐链条上的每个机构或群体都有可能榨取贿赂,反腐链条越多,榨取贿赂的可能性就越大。屡见报端的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腐败案足以证实这一点。
破解反腐失灵的关键是形成廉洁政治的体系力
腐败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客观上要求我们采用综合的、系统的反腐败战略,这是预防反腐失灵的关键。当前必须继续稳步协同推进制度化反腐,积小胜为大胜,加快形成廉洁政治的体系力。
形成廉洁政治的主体合力。腐败耗损党和政府的合法性,侵害社会的整体利益,国家和社会需要积极合作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合作反腐要求强化公权支柱体系和社会支柱体系的各自反腐效能,并开展公权支柱体系和社会支柱体系的跨界合作。在公权体系方面,明确将反腐败上升为国家的基本职能,出台国家反腐败的基本法。按照目标和手段相互促进的理念,形成整体性的廉洁政治职能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加强监督者首先受监督的制度体系设计。在社会体系方面,加强社会力量监测检举、研究咨询、配合支持、资源援助等方面的反腐功能,强化社会力量的反腐意识、技能和法治思维。在跨界合作方面,以网络技术为平台,以法治为规范,形成以制度化反腐为主体,以社会化反腐为有机构成的合作反腐格局。
形成廉洁政治的制度合力。腐败始终涉及凭借公共权力以损害社会整体利益、逃避公共视野的方式获得金钱、资本或权力。反腐败的关键是建立廉洁政治的制度与政策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公共监督,最大程度地压缩腐败寄存空间。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腐败是廉洁政治建设的战略使命,推进腐败治理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实现这一战略的根本路径。制度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一项制度一个钉子,一个措施一个桩,逐步打造围剿腐败的铜墙铁壁。首先,要使各项有反腐潜力或实践证明反腐实效显著的制度、政策、措施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实现“单枪命中”。其次,要使各项制度、政策、措施协同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形成“四面合围”。随着住房信息联网、不动产统一登记、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等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威力将大大增强。再次,要积极整合大量非专门反腐制度、政策、措施的附带反腐功能,打造“外围阵线”。例如各种实名制、发票制度、公开招标制度、公共监控等制度措施都或多或少具有压缩腐败空间、提供反腐线索的意外功能。
形成廉洁政治的驱动合力。廉洁政治既要对腐败迎头痛击,又要对腐败釜底抽薪。反腐败和改革是驱动廉洁政治的两大动力。针对已存的或潜在的腐败现象进行打击和清除,是反腐肃贪的重任。清除腐败的赖以存续的空间、降低新增腐败的可能性是改革的使命。西方学者曾提出过一个著名公式:腐败=垄断+决定权-责任。当公共权力的具体行使者拥有对权力的和资源的垄断权力,享有任意决定权,又不必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时,腐败就出现了。伴随着公共事务的增多和权力的自我膨胀,公共权威的扩张成为一种趋势,这会导致腐败可能性的空间悄然出现。因此,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理清公共权力的边界,减少公共权力的越位错位缺位,引导公共权力依法透明运行,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反腐败打击各种腐败行为。缺少反腐败,就无法清除廉洁政治的主要障碍,缺少改革,廉洁政治就无法根本确立。
来源:学习时报,2014.02.17
第 7 页 共 7 页